来源:诗词天地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九九”谐音“久久”,所以重阳节又有着长长久久,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也温馨地被称为“老人节”。九九重阳之时,“日月并阳,两九相重”,阳数达到了最大,自然而然的“九九归一,终成正果”。每个节日都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中华民族崇和美,贵人伦、追求天人合一。因此,在这个时节,我们登高,望远,辞青,怀念,感恩……尽情释放内心的情感,表达美好的愿望。年年岁岁,今又重阳,拾一抹牵念,书一笺柔情,祈盼安康。

东汉时期,方士费长房有一个徒弟叫桓景。桓景的家乡瘟疫横行,父老乡亲非常苦难。费长房便让自己的徒弟恒景带着两样法宝,茱萸叶子和菊花酒,在九月九日天地之气极阳之时,去为家乡人消灾解祸。这一天,桓景带着乡亲们爬到最高的山上,身上插上茱萸,喝着香醇的菊花酒,驱邪避祸。自此便有了九九重阳节,登高望乡、插戴茱萸、喝菊花酒的传统。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仲秋时节,天高气爽,正适合登高望远,踏赏金秋。目光所及,碧空如洗,白云如练,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赏红叶野花,把酒临风,祈福祝愿,畅享清气,不负时光不负己。

古代奉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
他们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而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因此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菊花,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做人当如菊,不畏严寒,坚守底线,依然要保持高洁品格。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的习俗,即最初的重阳糕。糕与高谐音,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吃糕有美好的意义,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节日食品,重阳花糕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也是长辈对晚辈最真诚的祝福。

重阳正值深秋时节,天气渐寒,分享四条重阳养生小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望君牢记心上。
此时,大雁高飞,天高云淡,处处都是一片清丽的重阳好景象。 在宜人的秋色里,或登高,或怀远;或聚会,或品茶,都将美不可言。 它像一条船,从时光深处行来,满载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情感。 时至今日,我们不再忧虑除祸辟邪,却仍旧祈盼吉祥,祝福安康。

在这团圆的时刻,身在异乡总会倍加思念亲人,感念父母。为人子女,懂得感恩双亲,莫忘莫负恩情,才是人之善本。人生在世,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需及时,尽孝要趁早。孝敬父母,多些爱与陪伴;多花点时间,让时光慢回从前。因为这世上最遗憾的事情,不是“我已失去”,而是“我本可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qxuocaZ4bnpzaJqEJc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