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启新章

来源:中国网



 “不期朱夏尽

    凉吹暗迎秋”

8月7日8时09分,迎来立秋

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的到来

仿佛凝固了夏日的喧嚣

缓缓铺展属于秋日的丰盈



这既是告别,亦是开始
既是沉淀,亦是期待
既是季节轮换的节点
亦是内心力量积蓄待发的时刻



正如“我言秋日胜春朝”

让我们带着夏日的余韵

准备拥抱“秋”的盛放



立秋·三候


不同于暑天中的热浪滚滚

清爽的凉风时至

秋天感阴的寒蝉开始鸣叫

待夜凉人静之时

明月如霜 佳音如梦

万重青山秋生起 

一镰勾月入江中


立秋初候:凉风至

“立”,标志着一个季节的确立和开始。立秋是秋季的初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描述立秋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几许真切的凉意从这些字眼间直击心底,但天地还是那般炙热。节气意义上的秋天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尚未到来。节气的高妙,先人的智慧,就在这“一叶知秋”里。



立秋二候:白露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好一个“秋金之白”!立秋十天遍地黄。“白露降”,标志着“秋金之白”的出现,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



立秋三候:寒蝉

当时光的指针在蝉鸣声中从盛夏走到初秋,到立秋三候时,小小蝉儿又一次成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物候特征,谓之“寒蝉鸣”。(注:蝉在二十四节气第一次出现是夏至二候“蝉始鸣”)


蝉还是夏日那只蝉,到了立秋三候,它的声音变了。“寒蝉”不是指此时已寒,而是预示着寒凉将会到来。




立秋·习俗


1  啃秋瓜


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2  贴秋膘


古时候,人们会在“立秋”当天称量体重,将体重与立夏时进行对比。那时人们的日子并不富裕,再加上酷暑使人茶饭不思,食不知味,经历“苦夏”的人们大多会瘦了不少,于是便有了“贴秋膘”一说。



 “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立秋这一天,人们可以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但立秋不代表天气立刻变凉,贴秋膘时切忌暴食暴饮。


3  晒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一叶知秋的同时,也意味着民间收获的季节到了。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村庄平地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收成的农作物,慢慢演变成了名为“晒秋”的传统农俗现象。




立秋·贴士

01


02


03



立秋·绘梦


立秋

这个季节的分界线

总是会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无论经历了怎样的春夏秋冬

总会有新的希望等待着去发现



一叶知秋 一秋知心
不妨大胆迈出脚步
踏入这趟秋日之旅



在充满希望的季节里

坚定步伐

感受时光的温柔笔触

绘出秋日的崭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n9S7zHdGqsq7kLGyQee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