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上蒸下煮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全家一定这样做,安然度夏天!

来源:诗词天地


今天是2024年7月22日,

甲辰年六月十七,星期一,

正值大暑,上蒸下煮。

《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小暑后十五日为大暑,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


大暑之后就是立秋,因此,这还是一个迎着“换季危险期”、必须重视保养的关键过渡。


所以,大暑时节,我们既要准备应对酷暑,也要为入秋打好健康基础。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丨大暑·三候丨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时,萤火虫孵化而出,每当夜幕降临,漫天星光汇聚成一片银河,点缀着夏夜。


二候土润溽暑


人就像闷在蒸笼里,湿热难耐。


三候大雨时行


雷雨开始频繁,大雨会慢慢的将暑热慢慢退下。


大暑的特点就在于,它除了温度高还雨水多,又湿又热。


在这样的时节下,防暑降温,祈福纳祥就成了老一辈人不可或缺的习俗。


大暑习俗,祈福纳祥


  • 晒伏姜


在我国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人们会在三伏天将生姜切片或压榨,加入适量的红糖混合,然后放在容器盖上纱布,放在阳光下晾晒。

伏姜对老寒胃、感冒咳嗽等疾病有着奇效,并有保暖保健作用。

  • 饮伏茶


浙江温州一带,大暑时节有饮伏茶的习俗。

伏茶是由金银花、甘草和夏枯草等十多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具有清凉祛暑的功效。



  • 烧伏香


大暑节气,气温高,大部分地区经常遭受干旱、洪涝和风灾等自然灾害,因此,人们会烧香祈求风调雨顺。

  • 喝暑羊(即喝羊肉汤)


在山东南部地区,大暑这天有喝暑羊的风俗。

盛夏三伏天,人体易受暑湿邪气的侵袭,而食用热性食物则可以祛除暑湿,有益健康。这个习俗也与“冬病夏治”的医学原理相符合。

  • 大暑船


在浙江台州沿海一带,大暑节气有着送“大暑船”的习俗。

每逢大暑节气,人们通过送“大暑船”的方式,把“五圣”送出海,表达“送暑保平安民”的美好祝愿。


  • 吃仙草


广东地区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是一种草本宿根植物,具有消暑解热的功效。

在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衰”。

  • 吃凤梨


台湾民间有大暑食用凤梨的传统。

人们认为此时的凤梨口感最佳,而且凤梨在闽南语中发音与“旺来”相似,因此也被用作祈求平安吉祥和生意兴隆的象征。

各种有趣的传统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美好的情感追求,还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大暑时节,不做四事


  • 睡觉时不裸露身体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睡觉时也要盖住身体薄弱的腰腹部,尤其是家里的小孩,免得被凉气侵扰引起身体不适。


  • 不贪杯饮酒


进入大暑正是夜摊小吃火爆的时候,啤酒、小龙虾和烧烤是这个季节很多人的夜宵标配,不过偶尔喝点酒可以,但是贪杯饮酒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


  • 不去河边游泳


大暑后,随时都有可能下大雨,河水暴涨,就容易带来意外。所以在大暑后,不要去河边游泳,避免发生意外。


  • 不光脚趟雨水


大暑来临以后雨水也会增多,雨水会把地面的浮尘和污渍都冲刷下来。


这个时候光脚趟水很容易让皮肤接触到细菌和病菌,还有可能造成寒气入侵,所以下雨时不要光脚去趟雨水。


大暑养生,不吃三样


    大暑后,不吃冷食


冰镇食物能够快速降体温、防中暑。但是,夏天总过量吃冷食,很快就会导致肠胃不适、湿寒入脾。


为了短暂的爽快,而损害内脏健康,显然是不明智的。


    早上不喝绿豆汤


进入大暑节气,绿豆汤是很好的消暑食物,很多家庭都会熬上一些绿豆汤放置在冰箱里然后饮用。


但绿豆属于寒凉的食物,早上直接喝,容易让肠胃受到寒气的侵扰,引起肠胃的不适。


    伏天里,不吃隔夜菜


三伏天热,食物容易变质,饭菜隔夜更容易“串味”与滋生细菌。


食用不注意,还容易引起身体不适、上吐下泻。


所以,在烹饪时,我们应尽量只做足够的食物,避免剩余。


丨大暑·避暑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这么热的天,避暑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云以避一时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饮。


三国时期袁绍镇守河朔时,喜欢在三伏天约人喝酒,把自己灌醉后就不觉得热了。


在这人间免不了大醉一场,方不负韶华。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煮茶论道,于袅袅香烟中感受夏的气息,感受生活的惬意,不失为避暑的好方法。


“时间累积,这盛夏的果实。”酷热难耐的大暑,也有它的美好。毕竟,人间风光无限,每一处都充满了美好与精彩。


避暑,依靠清风徐来,更需要平心静气。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就是立秋。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极热之后便是秋凉。


正如作家冯骥才在散文《苦夏》中说道:“苦夏不是无尽头的暑热折磨,而是顶着烈日的坚忍本身。”


炎暑有尽,时光无垠,四季更迭的脚步悄然无声,秋风正启程。


眼前的酷暑,终将化为明日的微凉,正如这世间的草木,荣枯自有时。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Ta8IP_LyDOqi90Uay8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