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诗词天地
今天是2024年6月10日,甲辰年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按照历法,五月,即“午月”,于是便有了“端午”之称。作为我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端午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积淀出了丰厚的民俗和文化内涵。五月端午,粽叶飘香,艾叶悬挂,龙舟竞发,锣鼓喧天。今日,于碧艾香蒲里,于鼓声擂动中,让我们一起邂逅仲夏的浓情端午。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爱国传统的节日,无论是纪念舍生忘死直言纳谏的伍子胥、以身殉国的楚大夫屈原,还是感念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殉父,孝心可嘉。端午节都饱含至真至诚的家国情怀,是我们对端午节最广泛的精神寄托,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在这代代传承中绵延千年。古往今来,每到端午,人们用粽子、龙舟、菖蒲、艾草、白芷、雄黄酒等,把节日演绎得风生水起。是呀,一个人不管平日里多么忙碌,只要到了节日,就会变得多情和浪漫起来,连脚步都会放慢许多。
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南北方又有甜咸粽子之分。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大习俗,盛行于古时的吴、越、楚三国,人们以端午赛龙舟的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如今,赛龙舟也已经是端午节最为流行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龙舟竞渡一声令下,众舟齐发、百舸争流、浩浩荡荡,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共进、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草,菖蒲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认为可以治百病,招百福,祛除各种蚊虫毒物,可以使身体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传统文化中,“青、红、白、黑、黄”五色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本草纲目》里记载:少量服用雄黄可以泻内毒,外敷有杀菌镇痛的功效。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毒月”,五日是“恶日”“毒日”,此时蛇虫繁殖,疾病瘟疫横行。而在端午节前后喝雄黄酒,则可以达到消毒防病,虫豸不叮的效果。不能饮酒的小孩,大人会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

端午节虽是节日,但它和中秋节以及春节不同,端午节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录屈原,因为这一天屈原投江而亡,人们为了纪录屈原,便有了端午节。因此端午节也属于纪念先人的寓意在里面,所以端午节不仅不能穿红色的衣服,还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要说端午节安康。
因为在端午节前后雨水多,而且还是主汛期,各地自然灾害在6月份属于高发多发时期。此时下水,非常容易出意外,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要下水的好。
五毒指的便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端午前后,温度高、湿度大,老一辈的人认为此时是是各类毒虫繁衍出没的时节,也是毒虫毒性最强的时候。因此平日里遇到这些毒虫能避则避,更不要上去捉弄,一定要注意防范,以免受到伤害。
只有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才是对生命最好的敬畏和尊重。而珍爱每一个节日,就是对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一种古老的风俗和习俗的热爱,是对一个特别的日子的沉淀和情怀。我们小心翼翼地遵循着千年延续下来的习俗,勤勤恳恳地践行着古代先民虔诚的仪式,这一切,只因为我们,在认真地体味着生活,庄严地体悟着生命。

端午,不仅是一种节气,更是民族文化与家国情怀的共同载体。端午正值夏天,天朗气清、万物生长、积极向上,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也在努力中不断实现。今日端午,以真心为叶,包裹幸运;以诚意为陷,装满祝福;以关心之线,系牢健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_zo0jqECUpYBp8K2j5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