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拍了拍你:今天是人类月球日!

来源:南方新闻网


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围绕地球运动的天然卫星,从古至今,人类对月亮流露出无限的向往引导着我们去探寻月球。


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标志着人类不再只从视觉上和想象中了解月亮,人类向月亮伸出手,将两颗天体连接到一起。为了纪念第一次人类登月成功,7月20日被定为人类月球日



中国自2004年探月工程发布至今

一共派出了五位“探月使者”

让天宫神话离我们更近了一些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探月家族的追月记

看看“探月家族”

如何一步步在月球上打卡新发现!


一、中国的第一位月球“摄影师”——嫦娥一号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通过新华社发布。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在西昌发射成功。

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从月球轨道传回。


2007年11月26日

9时40分许

2008年11月12日


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是当时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嫦娥一号卫星在月表区域实现受控撞月,在生命的最终仍在迸发绚烂。


2009年3月1日

16时13分许

嫦娥一号还搭载30首中国歌曲在太空播放,包括《爱我中华》、《歌唱祖国》、《但愿人长久》等等,给太空带去了中国旋律。


二、到得更快、靠得更近——嫦娥二号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轨道设计,嫦娥二号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将嫦娥一号近14天的奔月时间大大缩短;卫星环绕月球飞行的轨道高度为100公里,比嫦娥一号距月球近了100公里


国防科工局公布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

嫦娥二号被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

国防科工局公布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


2010年11月8日

2013年7月14日


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突破5000万公里。


 嫦娥二号拍摄的图塔蒂斯小行星间隔成像照片(来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嫦娥二号”卫星以10.73公里/秒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的深空交会,最近相距3.2公里,这是我国首次开展小行星飞越探测,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该小行星实施的近距离探测。


三、带着月兔到达——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着陆器与月球车“月兔”互拍。(来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互拍成像,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带着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着陆区)。


2013年12月14日

2013年12月15日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互拍成像,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

四、鹊桥号中继星

为与身处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提供地月之间的中继通信“鹊桥号”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鹊桥号中继星(来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6月14日11时06分,“鹊桥”中继星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


五、探寻月亮背后的勇者——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来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2018年12月8日

嫦娥四号发射升空


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

2019年1月11日


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完成两器互拍工作。

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在轨工作突破1000天,继续刷新月球背面工作记录。



截至2021年9月29日



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来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六、采样小能手——嫦娥五号

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派出“探月家族”的小五来执行采样取回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嫦娥五号是又独立又强大的探月能手,整个落月过程,一系列复杂精细的动作都由嫦娥五号自主完成,到达月球600公里外就会“全自主跳伞”,全靠自己也能稳稳地落到月球表面。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


2020年12月1日23时


2020年12月17日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观众参观展出的“月球样品001号”。(摄影 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仍在继续

让我们期待来自月球更多的惊喜吧!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FQwEDS-T0LD0X8ppiZ3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