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诗词天地

这个被人类渐渐淡忘的节日,其实在古代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三月三,又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也是中国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日子。
上巳节也叫春浴日、女儿节,堪称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

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上巳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节日。上巳,即三月上旬之巳日。《韩诗章句》说:“郑俗,上巳,溱洧两水之上,秉兰祓除。”这一天,是利用天时、地利和地球上的洁水、春水,对我们的身体进行洗濯,荡涤尘垢,祛除疾病。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传说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都会吸引数十万海内外华夏子孙前来寻根拜祖,成为华人世界极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化名片。

古时人们常常在水边用佩兰等香草来洗去冬日积垢和陈疾,祓除不祥,祈求福祉。后来屈原把这叫做“浴兰汤”,把心里积存的陈年旧事一并清除,心无挂碍。

民间有“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农历三月三,摘荠菜,煮鸡蛋,“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软”。荠菜也被俗称“聚财”,菜煮鸡蛋,吃了石头都踩烂,意思是在三月三吃了荠菜煮鸡蛋之后,身体会愈发的强壮,强壮的能把石头都踩烂。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今孝感),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充饥。当人们吃了以后,头不痛了,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上巳节是中国第一个情人节,比西方早了1000年。是一个拥有中国浪漫主义的节日。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三月三,莺飞草长,繁花似锦,承载了春天美好有趣的事物。是节日的欢庆,是万物的更新,是一年的复始,更是人间的希望。三月三日气象新,愿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好运连连,好事接二连三。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p1bwHYJ81rT3KY_3V-o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