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现场
——开放自信,源于厚积薄发的“中国底气”。
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宣布,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
消息很快引发关注。在当时尚未发射一个空间站舱段的情况下,如此自信地对外宣布“时间表”,似乎不太符合中国载人航天一贯严谨、留有余地的宣传风格。
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一次性公布全年6次任务计划;在重大任务前,宣布发射窗口精确到“分”;空间站实体模型接连亮相各种大型展览;越来越多的载人航天主题文艺作品问世;主动邀请境外媒体赴任务现场深入采访;媒体更加开放、多维、高清地进行直播,并首次获得天地直播采访航天员的机会……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宣传报道中的些许变化,让外界明显感到:“中国航天变得越来越开放自信了。”
中国载人航天向来坚持说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之所以“敢说”,关键在于“能做”,有底气、有实力、有自信。
这种自信,来源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时刻给予航天人政治上的亲切关怀和精神上的巨大鼓励,坚定大家的必胜信心。
这种自信,来源于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能在短时间内动员足够多的资源和力量进行集中攻关。
这种自信,来源于改革开放几十年国家积累的物质、技术和工业基础,能给“下饺子”般的发射速度提供坚强后盾。
这种自信,来源于先进的科研试验条件和成熟的重大工程组织管理体系,突破掌握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游刃有余地统筹抓好各项任务。
这种自信,来源于拥有一支平均年龄仅30多岁、梯次配备合理、能打硬仗恶仗的人才队伍,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能够在关键时候拉得出、打的赢,时刻让党和人民放心。
这种自信,还来源于这些年中国航天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磨砺出的那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志气、骨气、底气,能够时刻做到不看别人眼色、不受外部干扰、不怕风险挑战,心无旁骛地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三十载厚积薄发,牢牢地掌握自己命运的中国载人航天,必将行稳致远、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