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病日|秋冬来临,关爱心脏

来源:济南医家大药房


世界心脏病日

2022年的9月29日,是第23个世界心脏病日。
心脏,在人体众多器官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心脏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患者高达3.3亿
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心脏健康知识,让公众意识到心脏健康的重要性,世界心脏联盟从1999年开始确定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从2011年起,世界心脏日正式确定为每年的9月29日




  “健康的心,快乐人生”是心脏病日永恒的主题,希望通过呼吁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我们的心脏,并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拥有健康的心脏,快乐的生活。

冠心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 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4. 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 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6. 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7. 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 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低气温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因素之一,
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7%。秋冬季节空气干燥,体内的血液粘稠度有所增加,从而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同时,低温环境下,外围血管会出现收缩,造成血管的阻力以及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负荷,某些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高血压的人群,对这种环境变化更加敏感,如有不慎就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秋冬季节如何预防心脏病发作


  1. 出现胸痛需提高警惕

    气温下降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很多会产生心前区的疼痛,也叫心绞痛。如果突然感到难受,赶快坐下休息,慢慢等疼痛缓解;如果你之前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或者疼痛无法缓解,需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2. 三处保暖

    天气寒冷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会引起人体内分泌变化,导致耗氧量增加,从而造成血压升高,增大心脏病发病风险。外出时要戴好手套、帽子、围围巾,穿好大衣。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半夜上卫生间时记得要穿上衣服。


  3. 早晨起床要轻缓

    清晨是我们一天中血压波动最大的时段。血压波动幅度大,非常有可能导致血管斑块破裂,出现在心脏就造成心肌梗死,出现在大脑则会导致脑梗死或脑出血。同时由于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粘稠,发生栓塞的概率升高。所以早上起床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猛起或过于激动,每天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


  4. 运动量要适量

    想要改善心脏功能就需要保持定期运动的好习惯,不能因为天冷而不运动,这对健康是无益的。但冬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有太阳的时候,并且运动强度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ldKdUMlFTbD6m96SCFH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