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5000万台!国家决定更换纯国产电脑,联想或将被抛弃?

来源:新新快讯


        在电脑市场当中,联想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也拥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其消费群体数量也非常可观,特别是在国内市场中,有着很大的竞争力,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联想的发展前景却并不明朗。

就在不久之前,相关部门发布公告,明确指出将在未来采购5000万台左右的纯国产电脑,然后进行更换,那什么是纯国产电脑呢?首先,必须是国产电脑品牌,其次,在芯片和零件配置方面,也都必须是国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联想又是否会被抛弃呢?又或者说,联想是否能够拿下这个大订单?



联想电脑的发展现状

        其实联想一直走的都是加工组装路线,产品的配件都来自于不同的公司,特别是在芯片方面,采用的一直都是英特尔,这就导致企业的研发水平并不高,从相关财报数据也能够反映出这一点。不管是哪家企业,创新都是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这背后,就必须拥有众多研发人员,并且这些研发人员的专注度和投入度必须非常高,企业也应该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对研发人员进行科学管理,这样才能够提高人才利用效率。虽然在柳传志的带领之下,联想不断扩大着规模,但在当今这个时代,规模大并不意味着实力强,想要在行业内立足,就必须不断做强,这样才能掌握产业的命脉。



        那为什么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联想却并没有做强呢?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联想有着极高的附加值,但它在发展过程当中,却并没有吸收到人才红利。联想总部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清华北大就在旁边,但却并没有很好地抓住高素质人才,因为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求稳,所以决策相对保守,不仅宣布放弃联海ASIC设计项目,还退出了电信设备市场



        在收购MOTO之后,甚至将之前的大量研发人员进行辞退。目前联想仍然具有大量的员工,但超过80%的都是销售,研发团队十分薄弱,这让联想的移动ZUK业务开始走起下坡路,甚至受到了市场的排挤,到2018年时,已经无法独立支撑移动业务,只能被并入到PC中国区里



        联想一共拥有57000名员工,但工程师只有1万名,在国内有5千名左右,在美国和日本分别有3千和2千名左右,而这些工程师的薪资水平非常低,因为联想赚得的大部分利润都被管理层分走了,这就造成联想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除此之外,联想也并没有向研发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从2007年到2018年间,联想一共花费了609亿来进行研发,但华为在2015年一年间就投入了这么多资金。



        因此综合来看,联想的研发水平处在行业底层,根据历年的研发经费统计来看,基本保持在2%左右,甚至最高也只在3.3%,这种研发程度也只能维持其PC业务升级换代。在产品核心元件当中,大部分都来自于外国企业,任何一家企业出现变动,都会给联想带来影响。如果联想想要拿下这次的5000万台电脑订单,就必须将所有零件进行国产化,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专利数据方面,联想的水平也并不高,在2004年时,联想只拥有228个专利,到2014年,增长到了2482个,之所以有着如此大规模的增长,其实主要是靠收购得来的,仅在2005年,联想就收购了1300个专利,有接近85%都来自于IBM 的PC 业务

        在2004年,联想成功用29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摩托罗拉的专利自然到了联想的手中,在短时间内来看,联想似乎赚了不少,但如今,技术更迭非常快,如果企业只是靠收购专利来发展,那就很难实现长远发展。



信息安全问题

        国家这一次采购的5000万台电脑,主要是投放给相关部门使用,这就要求必须具备极高的信息安全。而有人就指出,联想和美国有着一些联系,美军曾就收到过联想捐赠的几千台电脑,并且在股权的变更过程当中,联想也多次造成了严重的国有财产流失,所以不少人就产生了担忧情绪,如果联想成功夺得这一订单,那信息安全或许得不到保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损失将是巨大的,甚至还会威胁国家数据安全



        要知道在这两年,中美两国的关系持续降温,贸易摩擦也越发明显,双方的竞争已经逐渐蔓延到了科技金融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要格外注重国家信息安全,而这也不是口头上说一说而已,需要付诸行动



        结语:通过分析可知,联想电脑目前的国产化水平并不高,仍然没有跳出组装路线,这也是由于对研发过于轻视。令不少人担忧的是,如果联想胜利夺得这一大订单,我国又能否保障信息安全呢?最终联想是能拿下这批订单还是面临被抛弃,相信读者你心里已经有数啦。



克服美国制裁,中国生产出西方最高标准芯片技术领先英特尔2年

        绝对军视

        自从本世纪初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快速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也让美国担心自己世界第一的地位会被中国超越,因此便在各个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妄图阻断中国的经济发展,实施的手段之一就是在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卡脖子”,其中的典型产品就是芯片。


        众所周知,芯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汽车制造、电脑生产以及智能手机等民用领域,以及战斗机、导弹等军工领域都离不开芯片。此次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就对俄罗斯芯片实施了制裁,一度曝出俄罗斯不得不拆除洗衣机中的芯片用于武器装备上的传闻,虽然该消息的真实性还有待证实,但也从侧面证明,芯片不但在经济领域至关重要,还关乎国家安全,因此我国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芯片领域自主研发的投入。

        除了对俄制裁以外,美国也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制裁力度,尤其是华为推出5G网络以后,美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已经被中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美国便拉着盟友对华为等中国企业实施芯片断供,妄图让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向西方低头。然而,华为海思“备胎芯片”的转正,直接让美国的企图破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芯片荒”。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又准备加大力度对中国的芯片产业实施封堵。美国参议院正在拟定一项法案,提供520亿美元补贴吸引先进的半导体企业回流美国,如果这些企业想要拿到补贴就要在美国建厂,不能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此前就表示,如果苹果公司离开大陆市场去印度发展,自己也将跟着离开。除了转移到印度,富士康此前还跑到美国设厂,但由于营商环境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的打击,在美业务发展遇到了不小阻力。不过这也表明,虽然目前业务中心仍在大陆,但富士康已经向美国纳了“投名状”。

        白宫新闻发言人让-皮埃尔周一表示,美国政府支持设置强有力的“护栏”,限制一些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然而,由于中国市场太大,英特尔公司和半导体行业协会一直在进行游说,反对实施限制规定。

        除了限制对华投资外,美国还准备强行拉着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建立所谓的“芯片四方联盟”,企图加大对华芯片封锁力度。由于不愿丢失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尹锡悦政府还被美国下了最后通牒,8月底前必须作出决定。

        就在美国实施全面封锁的大背景下,中国芯片制造领域突然传来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让中国打破西方的技术壁垒看到了更大希望。

        据彭博社周四证实,尽管美国实施了针对性的阻击,但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已经悄悄地按照西方最高标准生产出了芯片。行业博客Tech Insights介绍,自去年7月以来,中芯国际已经使用7纳米工艺技术生产了比特币挖矿机所需的芯片。大家都知道,矿机对硬件性能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罗列安装大量显卡,使用专业的挖矿芯片。


        芯片的纳米尺寸是指晶体管的尺寸。这个数值越低,单个芯片上可以安装的晶体管就越多,芯片速度就越快,效率也越高。中芯国际的芯片能够达到矿机所需的水平,证明我国芯片性能已经不输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让这家美国媒体不解的是,中芯国际此前生产的芯片为14纳米,而美国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就禁止向中芯国际出口用于制造10纳米及更高性能芯片的设备,拜登政府还在向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公司施压,要求其停止向中芯国际销售光刻机。这些先进的设备已经被台积电和三星用来制造7纳米芯片。而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美欧芯片是12纳米,英特尔预计明年才能推出自己的7纳米芯片,整整落后中芯国际2年的时间。彭博社表示,目前还不清楚中芯国际究竟是如何绕过美国的出口管制,突破7纳米大关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中芯国际在7纳米芯片的生产上已经打破了台积电、三星在国际上的“双头垄断”。

        对于美国来说,通过“卡脖子”的手段可能会让其他国家屈服,但这招对中国是不起作用。越封锁,中国的技术进步就越快,这也给美国上了一课,尽快放开对华高新技术出口才是明智之举,否则中国自主研发不但将打破封锁,还将抢占美国相关公司的市场。如果中国将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出口到遭到西方制裁的俄罗斯等国,也将对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OTYwOTcyOA==&mid=2247583901&idx=5&sn=7cefa1cc6bcc60c825b12ef1c59d3969&chksm=ec903372dbe7ba64a829405aad639b6dacb86c2800bc57f041d0622b69150a9994890e9eedaa&mpshare=1&scene=1&srcid=0725uIZCHfvqBPepXXuYv6sL&sharer_sharetime=1658712895356&sharer_shareid=3759e075205c4aab012a766dbe010cc6#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