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来源:七宝藏




        入伏是指进入三伏天,民谚“夏至三庚数头伏”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庚日的日期在公历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公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今年的三伏天初伏是从7月16日到7月26日,中伏是从7月27日到8月14日,而末伏是从8月15日到8月24日 ,我们要抓紧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好好养生。        
        为什么说养生要趁早,要在三伏天养生呢?
        因为三伏天是我们身体里阳气最足的时候,趁体内阳气旺盛进行养生,可以尽早将体内的寒气排出,这样到了冬天就不至于出现手脚冰凉 ,肢寒畏冷的情况。所以三伏天也是最适合养生的好时节。



饮热茶


        因为三伏天暑热难耐,很多人通过喝冷饮,喝冰水来降温避暑。其实寒凉的食物并不解暑,还会刺激肠胃,导致身体不适,加重湿气。而喝热茶才是真正降温解暑的正确方式。通过喝热茶可以帮助身体打开汗腺,促进排汗,降低体温,解渴散热。


三伏灸


        三伏灸夏季天热,不少人就离不开空调,认为自己怕热,只有空调才能续命。其实到了夏季怕热是因为体内寒湿之气太重的缘故。中医上讲:寒湿之邪生虚火、邪火,有寒就有火,有火则必有寒。就是说寒气会导致上火,引发炎症。在三伏天做艾灸,可以用艾灸的纯阳和三伏天的至旺阳气相结合,起到排出寒湿之邪,降火解暑的作用。


热水泡脚

    
        泡脚是中医的养生方法,很多人知道泡脚有好处,但是在冬天会常泡,到了夏天,天热就懒得泡了。其实三伏天,虽然天热反而体内湿气盛,湿气积聚在脾胃中,会让食欲下降,心烦气躁,神思倦怠。这时候泡脚有着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基础代谢,活血通络,调节脏腑,祛湿健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