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愿你寻一处清凉,度一场清欢,祝夏安

来源:诗词天地


2022年7月7日
壬寅年六月初九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小暑。




视频来源:人民日报

“六月节……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暑,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度,

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故称“小暑”



小暑期间会迎来三伏天,

随着7月7日入伏,

高温、高湿天气将频繁出现,

因此俗话有云: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如果你还没能彻底感受到

夏天的火热,那么从小暑开始,

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

一段时间即将到来。

小暑一出梅,一入伏,

造就了别样的夏日风情。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蝉鸣起喧嚣,燕语倚雕梁。



薰风引新凉,神清夏日长。



记忆中的夏天,

虫鸣鸟叫,繁星点点,

奶奶拿着蒲扇为我们扇走蚊虫,

我们和小伙伴跳进河里扑通扑通,

一玩就是一整个下午……

儿时的夏天,你还记得多少?




山风散浮热,不觉夏日长。

夏梦正酣的时候,

小暑三候也随之而来。


 · 小 暑 三 候 ·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天空如烧炽,

大地上不易寻得一丝凉风,

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


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

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八月即古夏历小暑节气,

蟋蟀到庭院中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

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小暑的到来还意味着两件事:

出梅、入伏


- 01 -

出梅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季结束,

即为出梅,又称为“断梅”。

但若小暑节气出现打雷,

梅雨又会倒转过来,即“倒黄梅”。


小暑是气候变化的关键时节,

有些地方多雨,防涝不能少;

有些地方伏旱,抗旱要注意。





- 02 -

入伏


中国人有以伏计日法,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

“三伏天”中的“伏”就是指“伏邪”。

这是一年中,

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小暑至,伏将始。

炎热的天气最怕寒邪入侵,

人体出汗多,消耗大,

但也不可过度贪凉。


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

饮食上多注意,营养均衡,

不食寒凉,多喝温水,

也可减少很多疾病的产生。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

为了应对三伏天“炎值”过高,

怎样过小暑也有很大的讲究。


 · 小 暑 习 俗 · 


- 食 新 -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

小暑过后尝新米,

“吃新”乃“吃辛”,

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 封 斋 -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

于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

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

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

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 吃 芒 果 -


所谓小暑吃芒果,

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


据传说,

当时有个虔诚的信徒

曾将自己的芒果园献给释迦牟尼,

好让他在树荫下休息。



- 炒 鳝 片 -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

黄鳝性温味甘,

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

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

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



- 蜜 汁 藕 -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

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及丰富的钙、磷、铁,

和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

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

适合夏天食用。



 · 小 暑 养 生 · 


春夏养阳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在工作劳动之时,

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易经》64卦中,小暑卦象为“遁”,

遁为退避、隐居之意。

应如古人言:

夏藏,少外出以避暑气,

另多吃清凉消暑的食物过伏。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夏季空气湿度大,雨水多,

凳子、椅子容易受到风吹雨淋,

积聚太多潮气。

坐在上面湿气很容易进入人体,

引发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小暑期间若要在户外乘凉,

切忌在木制的椅子上坐太久。



 · 小 暑 寄 语 · 


小暑一来,

就拉开了盛夏的大幕。

人们惧怕炎热,于是昼伏夜出。

白天都待在房间里不出来,

到了晚间,摇着扇子,出来纳凉。


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满天灿烂的星斗,

是夏日纳凉最好的点缀。

想念那年夏日的纳凉,

寻一处清凉,度一场清欢。



记忆中的夏日,

有竹椅、有蒲扇,

还有可口的西瓜、清爽的绿豆汤。


等日影消尽,

老人们搬出藤椅纳凉。

用蒲扇呼扇,

撩走燥热的念想。



小暑时节,心静自然凉。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心静,

与身体的温度无关,

而与心灵的温度有关。


安安静静地坐,

一心一意地想,

浮躁的心便冷静下来。

心静了,身也就清凉。








但惜夏日长,

且等清风来。

愿你在艳阳中等得一阵凉风,

就如你脑中所想,心中虽期,

也许预之无期,但终会到来!


请您点个【赞】和【在看】

愿你心中有美景,

愿你心中有清净,

小暑,浅握清风,祝夏安!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I3ODk0OQ==&mid=2247799948&idx=1&sn=2694bc5e489a6485c7140c08e650009a&chksm=eaa11246ddd69b5007a4c56e20cd819036f8015ea294f5f7995316fcd94678e3d3ff9ed5b357&mpshare=1&scene=1&srcid=0707G8bdQKKwY9kWeV8Lwgxc&sharer_sharetime=1657143169285&sharer_shareid=3759e075205c4aab012a766dbe010cc6#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