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不同的腊八节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百度词条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的主要由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节后续成为农历春节的序曲,腊八粥的香味将过年的气氛在家家户户之中呈现开来,腊八节之后的每天具有浓浓的年味,现在便有所谓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俗语。岁终之月称为“腊”的含义有三种:一曰“腊者,接也”,寓由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是指猎获禽兽好祭祖祭神;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有着几千年底蕴的文明古国。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域的华夏儿女在每个节日都能体现出千姿百态的民族风情,祖国的南北在腊八节这一天也有差异。

        在北方很重视腊八节,主要是由于北方进入腊月后,天气情况发生明显的变化,过腊八意味着即将开启新的一年,古时“腊”同“猎”,代表一年到头有收获,进入年关就要祭拜天地,祈求来年也有收获。

        在北方这一天是泡腊八蒜的好时候,蒜瓣去皮,浸入老醋,封盖静待。除夕夜再度开坛之时,便可见证时间的魔法,蒜瓣如翡翠,醋融入蒜香,是饺子的绝佳搭配。腊八蒜还有小故事源自于“蒜”和“算”的谐音,旧时的各家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一般从腊八日查起,正如老人所说“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所以腊八节也被称为“腊八算”。



(转载自人民日报)


        当然腊八节最重要的还是要喝一碗热热的“腊八粥”。暖粥相送之间,是温情的接续传递 ,百合寓意“和和美美”、桂圆比喻“团团圆圆”、栗子象征“大吉大利”、核桃代表“阖家幸福”,还有糯米、红豆、甜枣、花生等等腊八粥丰富的食材里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转载自人民日报)


        在南方,有的人家会制作腊八豆腐,圆圆的豆腐块抹上一层盐水,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食盐,再待温和的阳光晒干多余的水分,盐分丝丝融入豆腐,是难忘的家乡的味道。



(转载自央视新闻)


        江浙沪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莱和油即可。

        湖南在腊八节这天,除了吃腊八粥外,也做腊八豆,成为家常菜肴之一。乡间常在这天以糯米、腊肉、红枣、核桃等做腊八饭,腊八豆也是以此日所做最佳。



(转载自百度图片)


        福州的传统腊八粥有个有趣的特色就是在粥上放个由几种果子做成的小狮子,取避邪之义。过去福州人一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制作腊八粥,细细炖上一夜,次日清晨,腊八粥就熬成了。有的人家会先将果子雕刻成各种形状,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狮。脆枣剔核烤干后做狮身,半个核桃仁做狮头,桃仁做狮脚,杏仁做狮子尾巴,然后用糖浆把各部分黏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面大,还可以摆双狮,取“避邪吉祥之义。在大寺院里,还有见到用枣泥、豆沙、山楂等带颜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罗汉、寿星公等小造型。

        在腊八节这一天,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习俗,但是中华民族的每个节日都有着极其厚重的寓意,都有着一种美好的愿景祈祷与情感寄托。无论是简单泡制的腊八蒜,还是传承千百年而不衰的腊八粥,人们心里所期盼的美好,都是淳朴开心的简单生活。

腊八喝粥,一起温暖过冬!

 

(文章部分内容转自:

人民日报:https://mp.weixin.qq.com/s/68RS148ciRcWIDX1C9QopQ

央视新闻:https://m.gmw.cn/2022-01/10/content_1302756181.htm

百度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5%8A%E5%85%AB%E8%8A%82/430373?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