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任务可视化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了极具突破性的一章。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时左右将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过程中,通过三维可视化系统平台,精彩的飞天之旅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世界观众面前。“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具有人工化、轨道复杂、载人飞行、时间较长等特点,为可视化系统平台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此外,系统平台涵盖了火箭点火与发射、上升段、转移段等各个阶段的可视化控制。由于“神舟九号”是载人飞船,对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成员仔细对可视化系统平台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安全性、可靠性检查,对整个系统近300万行代码进行重新梳理,进行各种系统测试和整体测试上百次,千方百计地做好各种风险识别和规避工作。本次任务中最重要的环节——手动交会对接也对可视化系统平台提出更高要求。“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无人对接主要依靠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完成,可视化系统平台只需实时处理控制中心的指令。而手动对接,要求系统平台增加一个参考维数,把“神舟九号”飞船中航天员的操控信息纳入到系统数据中。针对这一需要对系统反复修改完善,使可视化系统同步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大增强。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过程可视化


可视化航天系统研发团队顺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天神对接”任务。在本次任务中,团队研发的可视化航天系统平台,在“神州九号”发射、进入初始轨道、变轨控制、自主控制飞行及“天神”自动交会对接、合体飞行、手动控制的交会对接、天地通话和首次手控撤离等关键时刻,运行精准、稳定、可靠。


团队研发的交会对接三维可视化测控系统参加“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在“神舟九号”升空前两个月,赵正旭教授带领团队奔赴北京,进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立足工作岗位,与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保障神九任务准备和系统联调工作的顺利执行。在本次任务中,赵正旭团队不满足于“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对接的成绩,全力以赴迎接挑战,坚持一切从零开始,对系统功能逐一进行核实分析,慎之又慎地力求系统完成每项工作,特别是更加注重系统的细节,以保证在“神舟九号”发射以及与“天宫一号”对接时不留任何遗憾隐患。



团队成员为“天宫-神九”对接执行系统保障任务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施第一次手控交会对接。此次对接任务意味着中国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能力。

自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飞行乘组首次进驻“天宫一号”以来,组合体运行正常,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各项科学实验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目的。



“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成功


2012年6月2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到北京飞行控制中心。上午10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与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进行了天地通话。



胡锦涛与正在“天宫一号”里开展科学实验的航天员通话


2012年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回收实况。飞控大厅内,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神舟九号飞船运行的轨迹和参数,各岗位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温家宝宣读“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