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的服饰文化

我们乘坐着飞速行驶的高铁,一路驶向贵州省,高低起伏的大山随处可见,大山之间坐落着几户人家,想起用一句古语“大山深处有人家”来形容此情此景,再合适不过了。随着与贵州省距离的拉近,只见远处漂浮在山峦之上的雾气越来越浓厚,像是来到了人间仙境。下了高铁,吸一口贵州的空气,顿时神清气爽,贵州省的空气质量要比我们北方好,感觉空气是柔软的,让人感觉很舒服。

到了贵州省,无论是贵州的饮食文化,酒文化亦或是服饰文化等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贵州省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贵州省以苗族为主,苗族的服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民族性格源于他们的大方、好客和优雅质朴的文明古风。苗族的服饰所表现出来的款式的多样性,色彩的鲜艳与丰富性,图案的意象与表现性,更是这种民族性格的写照。贵州苗族姑娘天真活泼,心灵手巧,从几岁就开始编织自己喜爱的服饰装饰用品—“花带”,苗族姑娘把自己所行,所想,对生活的愿望,对未来的憧憬,对爱情的追求等都编织在花带里,让花带成为情感的表征物。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姑娘们着盛装时必须佩戴银饰,昂贵且繁多。有银插花、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项圈、耳环、披肩、压领、腰链、衣片、银铃、手镯和戒指等,一个盛装的苗族姑娘,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苗族用银的观念一是审美,二是表示富有和辟邪。苗族银饰洁白无瑕,因此,苗族银匠除了加工银饰,还要负责给银饰除污去垢,俗称“洗银”。他们给银饰涂上硼砂水,用木炭火烧去附着在银饰上的氧化层,然后放进紫铜锅里的明矾水中烧煮,经清水洗净,再用铜刷清理,银饰即光亮如新。


银耳环


头饰

苗族没有文字,对于一个无文字的民族来说,在服饰上挑花刺绣,染色赋图,成为沟通语言,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贵州苗族更是通过这一方法途径实现了语言载体的作用。苗族的迁徙历史,美丽的神话,民间传说故事,民族的图腾形象,自然界的万物生灵,均为苗族服饰的美化与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成为贵州苗族服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苗族服饰刺绣纷繁复杂,注定了苗族姑娘用于服饰上的时间非常多。贵州苗族姑娘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跟长辈学习挑花刺绣,并且在生活之闲,劳动之余,赶集走路手中的活计都不断。苗族人民情感丰富细腻,希望把自己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汇集于服饰之中,穿在身上,相信这样会带来一生的幸福和吉祥。苗族服饰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从头到脚有多种装饰,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可一身并用,盛装打扮的“凤凰苗家新娘”是“戴青帕银凤冠,苏山耳环吊两边,颈围银项圈,身挂银披肩,满襟绣花又滚边,还配银铃银链银牙签。”一般欣赏着看来只觉隆重、新奇、漂亮,可苗族人另有深意,他们展示的并不是纯粹的服饰,而是一种文化,一种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苗绣

苗族服饰五彩缤纷,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写下了“五溪衣裳云共天”的诗句,以赞美与天上彩云媲美的苗族服饰。贵州苗族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苗族的历史、苗族个性、苗族情感、苗族的审美观及贵州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文化内容。服饰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过程,贵州苗族服饰作为中华民族服饰家族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结合。贵州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映照出苗族服饰独具魅力的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