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第一镇

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上有两个重要的“口”,第一个“口”是山西吉县的“壶口”,第二个“口”即是山西临县的“碛口”。壶口被称为“第一碛”,碛口就是“第二碛”,也叫“大同碛”,俗称“二碛”。碛口虽然没有壶口那么出名,但是它却有过壶口永远都无法企及的辉煌。《说文解字》训:“碛,水渚有石者。”意为“碛”是指河流中带有岩石而且露出水面的洲滩。“碛口”则为“有碛之口”,亦即“有乱石滩的溪口”,或“乱石沟口”。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碛(音qi)口镇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下辖镇,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临著名的孟门古镇,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黄河不会因碛口的繁盛而驻足停留,碛口却注视着奔腾不息的黄河到了永恒。流淌的黄河与凝望的碛口,相交相溶,演绎出中国历史上一段不平凡的岁月。碛口古为军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服务型店肆300多家。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今天的碛口已逝去当年的繁华,但经过岁月的积淀,沉积下的厚重历史价值形态成为其再次聚焦人们眼球的绝好旅游资源。碛口是一幅集河流、高原、古建筑群、革命遗址、风俗民情于一体,晋商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相互交融的大画卷。碛口古镇及周边古村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出了古村落“天人合一”的景观意象,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典型的古镇古村落旅游度假地。

碛口古镇以其浓厚的晋商文化和黄河黄土文化为特色,在黄土高原地质与黄河峡谷地貌相结合的空间背景下,其整体旅游资源品味较高,独占性强,个别旅游资源(如立体交融式窑洞建筑群)在世界建筑景观中独一无二,研究价值极高。碛口拥有走遍全世界也再难以找到的独特之处,不仅自然旅游资源风光优美,而且更为值得欣赏和体验的是其无与伦比的人文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