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第一天,龙年新气象。正月初九,随着一声声“过年好”的问候,人们也回归到各自工作岗位,开始新一年的奋斗征程。触摸宇宙、剑指苍穹,昨日,记者在青岛理工大学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联合实验室了解到,一大早,团队成员便开始为新一年的工作规划新的目标。青岛理工大学将在2024年为我国航天事业继续奉献青岛力量。
开工首日迅速进工作状态
“今天一早收到了省里发来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核查材料,正在做紧急整理。”青岛理工大学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联合实验室成员郭阳博士告诉记者,昨天一大早,他和实验室成员便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安排。
谈及新一年的工作规划,郭阳表示,回望过去几年,团队坚守岗位,为国家航天事业奉献了许多青岛力量。新的一年,团队也有了新的目标。“接下来,团队将会把工作目标定在探索空间目标天基监测平台的规划实施上,继续为国家航天重大工程提供青岛高校的青春力量。”郭阳说,空间目标天基监测平台,通俗来讲就是把地面上的望远镜“搬”到太空,在太空中观测使用。这项工作即将纳入实验室的平台建设规划中。
多年来,青岛理工大学不断优化和调整学科布局,努力促进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以及信息科学和数字化技术的交叉融合,致力培育航天测控可视化、数字孪生装备监测与控制、智能制造等优势特色学科方向。特别是学校联合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昆宇蓝程(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古镇口核心区,共同建立了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联合实验室,为国家航天重大工程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为“神舟”提供青岛力量
作为中国在该领域的首个政产学研联合平台,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联合实验室与中国东方航天港陆海空间(烟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纬横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12月获批了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近年来,实验室将自主研发的深空探测三维实时可视化技术运用于国家航天工程的实战任务中。“团队的航天测控实时三维可视化技术已经在此前多项航天任务中发挥巨大作用,已经成为我国航天任务中固定的技术支持,这次神舟十七号同样使用了这项技术。”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高端装备数字孪生与可视化遥操作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庆海说。以护航“载人飞船”任务为例,飞船的空间飞行状态是难以被直接观测到的,三维可视化平台可以将飞船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在0.1秒内进行“实时翻译”,并驱动控制中心屏幕上的飞船模型调整位置与姿态,让地面控制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飞船“实况”。“这套系统能够实时再现和监测在轨航天器的轨道、位置、状态及其部件操作过程,相当于为我们观测太空中的飞船状态提供了一个‘上帝视角’。”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