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一战线杂志】打破技术枷锁,助力“神十六”飞天的党外力量

报道时间:2023-06-20

媒体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杂志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你们知道吗?

神舟十六号”的成功

离不开一位

无党派人士的助力

他就是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
国家级领军人才
青岛理工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赵正旭



初心不改 坚守报国之志




1977年恢复高考后
赵正旭以优异成绩
考入山东工学院(现为山东大学)
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
到英国进修学习计算机科学
克服教育理念不同
语言不通等多重压力
日以继夜、争分夺秒、刻苦钻研
仅用3个月时间
就获得了英国皇家技术顾问奖学金
1992年获得
英国国家学位部
CNAA计算科学哲学博士
和计算机辅助工程专业博士后
自此开始从事
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
及地外遥操作操控作业平台的研制
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2008年他毅然放弃
英国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
面向国家需求继续开展
航天测控可视化技术攻关



攻坚克难 勇攀航天高峰




神舟十六号飞船在轨运行(联合实验室供图)


“科研之路永无止境

每一次面对挑战都如履薄冰”

回国之初

国内航天测控可视化技术刚刚起步

特别是实时三维可视化

技术和人才非常薄弱

赵正旭亲自上阵编码

仅用了6个月时间

完成航天测控系统平台的建立和调试

成功为嫦娥二号飞天绕月之旅护航

中国天眼FAST工程三维可视化建设

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遥操作作业平台

几项重要科研项目同时进行

工作繁重程度和压力可想而知

赵正旭教授凌晨一两点前很少下班

“吃不下饭,吃什么吐什么”

但这样的付出终有回报

研发的深空探测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

及地外遥操作操控作业平台

打破了国外对于我国的技术封锁

为解决我国航天事业

“卡脖子”技术难题

作出了杰出贡献

神舟十六号任务是

联合实验室团队第50次

为航天工程的保驾护航



春风化雨 培育栋梁之材




他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深耕讲台三十余载

在教学科研中他是一位严肃严厉的老师

得不到满意的实验数据

就反复研究分析数据,毫不松懈

在生活中却是非常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学校餐厅伙食怎么样?”

“这两天情绪不高

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都是赵正旭教授关心的问题

“学生在外求学,生活不易

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

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赵正旭教授经常叮嘱团队教师

他的高尚情操、渊博的学识

影响和感动着身边的学生

带领学生先后参与了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

深空探测工程等重大任务

引导学生们在实践中

增强创新能力、树立家国情怀




赵正旭心中始终有一杆秤
他经常对学生说:
“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今年63岁的赵正旭
三十余年如一日
在航天领域挥洒着激情和汗水
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奖一等奖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齐鲁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
他始终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
“与党同心、爱国为民、
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
激励和影响着身边广大党外知识分子
戮力同心、砥砺奋进
为开启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
贡献统战力量 


(山东省青岛市委统战部  供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T44b3ZeWGYj57qLr9-5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