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宇宙“听得见”,原来有着这样的故事!

来源:人民网


4月24日,第七个中国航天日

时针拨回52年前的今天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开启了中国航天

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的征途



微视频|叩开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


        “点火!”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中国自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64年国庆节,演出了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我们当时去看了,印象非常深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成员胡其正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称。时任卫星总体组组长何正华当即建议提出,将卫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合影(后排右6何正华、前排右1胡其正)。受访者供图


        “此前,我们都把它称作‘我国第一颗卫星’。大概一直到1967年,才正式命名叫‘东方红一号’。”胡其正说。

        “我们希望能让大家听到这颗卫星的呼号,认识这是我们的卫星。”胡其正感慨,最开始,科学家仅仅想要把“东”字的首字母电报码作为传输呼号,经过团队不懈努力,最后让《东方红》乐曲在太空播放,真正地让这颗卫星“听得着”,实属不易。



“东方红一号”卫星音乐盒。航天集团五院供图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仿佛就在昨天,当年我们也是满怀着希望和梦想踏上研制之路。”曾任某卫星总体组组长的彭成荣表示,一代航天人为此付出了不计其数的汗水和努力,即使困难万千,也无怨无悔。

        如果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记录着我们的好奇,那“可上九天揽月”则憧憬着我们的梦想。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三号,烙印的是中华儿女对“飞天梦”的不懈追求。

        航天员太空出差,再探苍穹,延展探索的边界;天宫课堂两次开讲,妙趣横生,揭晓失重的秘密;女航天员王亚平出舱活动,更是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视频|天空出差三人组


        “我有一个梦想,长大以后,我想成为‘探险队’的一员,在路途中,和‘东方红一号’再打一声招呼。”关于“航天”主题的作文,北京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学生杜明臻一笔一划地写道。



让世界“看得见”中国

让宇宙“听得见”《东方红》

这是第一代航天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是一代代航天人的精神传承

而今,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太空出差三人组”平安归家

我们迈向星辰大海的脚步从未停息


 中国航天,未来可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I3NDg4MA==&mid=2658775484&idx=1&sn=23f42c79996bd20827a7c3b29d2c4fcb&chksm=bd5165d38a26ecc5bb67e46fc5068becf414c64c516b66a640ecd4627090116061854ece8ce6&mpshare=1&scene=1&srcid=0424oeakO9hhj2Nb7NsFmUOa&sharer_sharetime=1650758102862&sharer_shareid=3759e075205c4aab012a766dbe010cc6#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