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任务一周年系列回顾——安全回家

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经历月地转移后,返回器与轨道器分离转入返回再入段,采用半弹道跳跃式即“打水漂”返回方式,经历2次再入大气层减速后,于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17日凌晨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规避机动。凌晨1时33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随后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


降落伞工作过程



        在30秒开伞过程中,共经历3个工作阶段,完成弹盖开伞、减速伞减速、减速伞分离拉出主伞、主伞收口状开伞、主伞全开稳定下降一系列动作。回收系统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失误都会造成返回器硬着陆的灾难性后果,而所有工作环节无法通过地面进行控制和调整,回收系统需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精准可靠的完成这些动作保障了返回器能够安全着陆在预定地点。

 

搜索回收演练

        四子王旗着陆场在迎接嫦娥五号归来之前,一场降雪也如期而至,为着陆场披上了一层“盛装”,同时给任务的搜索回收也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为了保障好此次任务,执行搜索回收任务的某基地搜索回收大队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多轮次“极寒、暗夜、冰冻”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搜索回收演练。最终,着陆后约半小时搜索队伍就到达着陆点,出色完成了任务。

        嫦娥五号共获取月球样品1731克,这也与中国探月工程的特点相契合,历时十七年,经历“绕、落、回”三步,绘就一张中国探月蓝图。


九天揽月,扬帆璀璨星河;

梦想起航,我们一路同行!

期待下一次中国探月工程的高光时刻!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OTkxNTQ4Mw==&mid=2247488702&idx=1&sn=e0f5addc14df6c28a9bab5923b248046&chksm=fba9ca8accde439c3207d9e2dae3bf32d941e54182998b817974c59de2c2919bd6af7a1c56a6&mpshare=1&scene=1&srcid=1217Fty7mlf7S5uGa64J2SkR&sharer_sharetime=1639729436799&sharer_shareid=0e5ee6025d471aaa82015ce5a28fd3d4#rd